聖堂建築特色

在60年代,李鄭屋邨及附近一帶居民生活窮困,若建造一所美輪美奐的大教堂,會與這地區格格不入。而且聖堂的主保聖老楞佐是一位愛護弱小、服務窮困人士、捨生取義的殉道聖人,聖堂的建造更需與聖人匹配。所以,聖老楞佐堂(1)是一幢樸實、親切,但不失其神聖性的聖堂。

在建堂的規劃裡,傳教士們早已計劃同時興建一所學校,照顧適齡入學的兒童,提升文化水平,提高人性尊嚴,作愛的見證。聖老楞佐堂的外貌好像一所學校,一所有顏色玻璃窗的學校,但聖堂外牆的聖老楞佐善行圖徽(2)突顯聖人的芳表。

聖堂有寬濶的梯級入口(3),但教友們多取道天主教善導小學的正門(4),車輛則會用中間位置的閘口進出,學校的前座禮堂成了主日停車場。步上十餘級樓梯,進入眼簾的是一個手抱小耶穌的聖若瑟像(5),散發著慈藹的目光。樓梯的盡頭是一個蓋上玻璃幕的天井(6),天井左邊是學校,右邊正是聖堂所在。天井的盡頭是聖母山(7)。聖若瑟與聖母,一前一後地護守著這一個細小而溫馨的家。

聖堂(8)成長方形,樓頂甚高,但並沒有柱子阻隔視線。一列列綠、黃相間的玻璃窗(9)增添神聖的氣氛。近入口處,在中央位置是一個大大的聖洗池(10),喻意聖洗是入門聖事之始。由於聖堂面積不大,流動式的耶穌聖心像和聖母像置身在兩邊牆角,流動式的聖老楞佐像則被安放在近祭台的牆邊。牆上裝了出自墨西哥藝術家鮑博(Francisco Borboa)手筆的苦路圖像(11),極具藝術感。同樣富有色彩的,是一對陪伴著聖體櫃的「天使」燈(12),它們默默地見證了聖老楞佐堂五十年的變遷與發展。

(1)聖老楞佐堂
(2)聖老楞佐善行圖徽
(3)梯級入口
(4)天主教善導小學的正門
(5)聖若瑟像
(6) 玻璃幕的天井
(7) 聖母山
(8) 聖堂內部
(9) 綠、黃相間的玻璃窗
(11) 苦路圖像
(12) 「天使」燈